close
脂肪肝,脂肪,碳水化合物,固醇,患者

提問: 脂肪肝有什么臨床表現? 問題補充: 該如何治療?謝謝!! 医师解答: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的病變。正常肝內脂肪占肝重的3%-4%,如果脂肪含量超過肝重的5%即為脂肪肝,嚴重者脂肪量可達40%-50%,脂肪肝的脂類主要是甘油三酯。脂肪肝一般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脂肪肝類似于急性、亞急性病毒性肝炎,比較少見,臨床癥狀表現為疲勞、惡心、嘔吐和不同程度的黃疸,并可短期內發生肝昏迷和腎衰,嚴重者可在數小時死于并發癥,如果及時治療,病情可在短期內迅速好轉。 慢性脂肪肝較為常見,起病緩慢、隱匿,病程漫長。早期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一般是在做B超時偶然發現,部分病人可出現食欲減退、惡心、乏力、肝區疼痛、腹脹,以及右上腹脹滿和壓迫感。由于這些癥狀沒有特異性,與一般的慢性胃炎、膽囊炎相似,因而往往容易被誤診誤治。 脂肪肝的癥狀是什么? 脂肪肝的病人多無自覺癥狀,或僅有輕度的疲乏、食欲不振、腹脹、噯氣、肝區脹滿等感覺。由于患者轉氨酶常有持續或反復升高,又有肝臟腫大,易誤診為肝炎,應特別注意鑒別。B超CT均有較高的診斷符合率,但確診仍有賴于肝穿活檢。 脂肪肝形成的原因 1.酒是禍首,長期飲酒,導致酒精中毒,致使肝內脂肪氧化減少,慢性嗜酒者近60%發生脂肪肝,20%~30%最終將發展為肝硬化。 2.長期攝入高脂飲食或長期大量吃糖、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使肝臟脂肪合成過多。 3.肥胖,缺乏運動,使肝內脂肪輸入過多。 4.糖尿病。 5.肝炎。 6.某些藥物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肝損害。 脂肪肝患者的營養治療原則是什么 正常肝臟含脂肪量不超過5%以上,脂肪過量沉積在肝臟中稱為脂肪肝。常見的脂肪肝的臨床癥狀有食欲不振,惡心、乏力、食后上腹飽脹,有的體重減輕或增加,肝區疼痛,有些病人會有肝腫大或輕度腫大。 飲食治療原則是: (1)控制總熱量:輕度脂及肝每日每分折體重供給30千卡的卡的熱量,重者每日每公折休重17~25千卡熱量,使體重漸減輕,利于肝功能的恢復。 (2)蛋白質每日供給患者蛋白質80~100克為宜。 (3)脂肪:每日供給脂肪35~50克,最好供給含不飽和脂肪酸較高的植物油。 (4)碳水化合物:給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禁食蔗糖、果糖等,每日供給碳水化合物200~300克為宜。 (5)食鹽:控制食鹽在5-6克為宜。 (6)禁飲酒及含酒精的飲料。 (7)一日進食4餐為宜。 熊去氧膽酸作為一種溶解膽固醇性結石的藥物,因具有較強的抑肝作用而廣泛用于多種肝病的治療。國內學者意外發現熊去氧膽酸具有治療脂肪肝的療效,可降低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γ-谷氨酰轉肽酶(γ-GT),降低血脂,明顯緩解脂肪肝癥狀,改善脂肪肝的影像學表現,且不良反應輕微。 熊去氧膽酸的作用機制可能與穩定肝細胞膜、保護線粒體、抑制細胞凋亡、調節免疫、利膽等因素有關,通過上述作用從而達到改善脂質代謝、保護肝細胞、促進膽固醇轉化和排泄目的。可以認為,熊去氧膽酸是一種治療脂肪肝較為理想的藥物。 脂肪肝有何危害 脂肪肝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脂類代謝障礙,使肝細胞中脂肪含量異常增加的一種疾病,肝臟在正常情況下總脂肪量不超過肝重的5%,而脂肪肝的患者總脂肪量可高達肝重的40-50%,肝病患者治療過程中或愈后食物攝入過多,活動減少,極易引起脂肪肝,可導致肝功能反 復異常,不易恢復,甚至形成肝硬化,預后不良。 脂肪肝患者營養原則是 正常肝臟含脂肪量不超過5%以上,脂肪過量沉積在肝臟中稱為脂肪肝。常見的脂肪肝的臨床癥狀有食欲不振,惡心、乏力、食后上腹飽脹,有的體重減輕或增加,肝區疼痛,有些病人會有肝腫大或輕度腫大。 控制熱能攝入 對脂肪肝患者的熱能供應不宜過高。從事輕度活動的肝炎恢復期病人,每日每公斤體重可供給30-35Kcal熱能,以防止發胖誘發脂肪肝。對于肥胖或超重者,每公斤體重可供給20-25Kcal熱能以控制或減輕體重。 減少糖和甜食 碳水化物主要由谷糧供應,適當補充蔬菜、水果等食品。 適當地提高蛋白質量 高蛋白膳食(1.5-1.8g/kg體重)可以避免體內蛋白質損耗,有利于肝細胞的修復與再生;并可糾正低蛋白血癥和防止肝細胞進一步受損害。 控制脂肪和膽固醇 脂肪太高,熱能難以控制,對減輕體重不利。對脂肪肝病人,全日食物和烹調油所供給脂肪總量不超過40g;對含膽固醇高的食物如蛋黃等宜作適當控制。 補充維生素、礦物質和食物纖維 補充對治療肝病有益的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特別是富含葉酸、膽堿、肌醇、尼克酸、維生素E、維生素C、維生素B12、鉀、鋅、鎂等的食物和產品以促進和維持正常代謝,糾正或防止營養缺乏。 飲食不宜過分精細,主食應粗細雜糧搭配,多用蔬菜,水果和藻類,以保證攝入足夠數量的食物纖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aermw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