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矮小,身材,父母,下肢骨

提問: 9歲半的男孩身高多少才算正常? 問題補充: 9歲半的男孩身高多少才算正常? 医师解答: 身高受種族、遺傳和環境的影響比較明顯。亞洲人之所以較西方人矮小,并不一定是我們缺乏營養,而是遺傳的作用。兒童長期營養狀況與孩子的身高關系密切,身高是衡量孩子長期營養狀況好壞的非常重要的指標。身高如有異常,還要考慮內分泌激素和骨、軟骨發育不全的影響。例如,甲狀腺功能低下引起的克汀病既矮又呆,軟骨發育不全的小兒既矮又有四肢畸形。由營養不良、佝僂病等營養缺乏所致的身材矮小,身體各個部分的比例是勻稱的。 新生兒出生時平均身長為50厘米,生后第一年增長最快,1歲末約為75厘米。第二年增長速度明顯減慢,2-12歲每年遞增5-7厘米。1歲以后平均身高可按以下公式計算:身高=年齡(歲)×5(厘米)+75(厘米)。進入青春斯后,由于身高的增長速度加快,所以12歲以后不能用以上公式推算。遺傳對骨骼的發育,尤其是長骨的發育,影響程度占80%,而環境因素占20%。香港中文大學兒科系梁淑芳教授對兒童身高與其父母身高的相關研究認為:影響兒童身高的因素在不同年齡階段有所不同。在宮內,胎兒的生長主要受制于母親,出生后,影響生長的因素漸漸轉移為受孕時間所決定的生長遺傳基因,表現在子女與父母相關性的轉變。在生后第一年的嬰兒身長與父母身高的相關最活躍,但不穩定,變異較大。到了第二三年便穩定下來,相關亦多有顯著性。在學齡前(3-6、7歲)身高的生長,營養遠比遺傳因素重要。 人的生長可分為四個階段,即胎兒期、嬰兒期、兒童期和青春期。任何一個階段生長發育遲緩都可造成最終身材矮小。但各個階段造成身材矮小的比例不同:①在胎兒期生長發育遲緩造成最終身材矮小者占29%;②嬰兒生長落后所致占25%。胎兒生長發育遲緩和嬰幼期生長落后,這是造成成人身材矮小兩個最重要的原因;③因兒童期和青春期生長落后所致的成人身材矮小較少,分別為8.2%和4.1%。5歲以后兒童的身高值和他所達到成人時最后的高度,與父母的平均身高相關。一般來說,在良好的營養狀況下,子女與父母身高遺傳的相關指數為0.75,可見父母身高和兒童身高的關系是相當密切的。所以,從父母的身高可以一定程度上預測子女未來所能達到的身高,公式如下: 男孩的成年身高(厘米)=(父身高+母身高)÷2 ×1.08 女孩的成年身高(厘米)=(父身高×0.923+母身高)÷2 孩子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不僅遺傳潛力在發揮作用,同時后天的諸多因素,如營養、激素、體育鍛煉等,對成年時的身高水平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營養缺乏,特別是熱量、優質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缺乏,則肯定有礙于個子的長高。兒童身高的增長離不開生長,生長激素在夜間熟睡時的分泌出現高峰,所以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孩子身高的增長。一般要求3-4歲的兒童一晝夜至少睡12-13小時,5-6歲的兒童睡11-12小時。人的身高,軀干部分的長度比較恒定,大約占身高的45%,因此,身材的高矮主要取決于下肢骨(股骨、脛骨)的增長。人在跑跳時,長骨的骺軟骨受到一定的擠壓,可作為一種刺激,促進骺軟骨組織的營養供應,這均有利于下肢骨的生長。所以加強體育鍛煉也是增加身高的措施之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aermw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