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理性,表象,概念,知性

提問: 名詞解釋,何為感性?何為理性? 問題補充: 一直都不是很明白這兩個詞.所以想請教下.謝謝 医师解答: 感性,就漢語構詞法上講,它給人的第一映象是“感情性質的,感覺性質的”。漢語大詞典的解釋:“作用于人的感覺器官而產生的感覺,知覺和表象等直觀認識,相對與‘理性’”。“感性”一詞似乎只出現在現代的白話文,并且應該是個為了翻譯一個哲學概念而創造出來的。這些詞可見于康德對于知識的劃分,將人的認識能力即傳統的理性分成了感性、知性和理性三種。康德的感性論來理解“感性”:“思維運動的第一個形式是感性,也就是純粹感性。它的對象是事物和世界的現象,是事物純粹表現出來的東西——表象”。感性作為一個哲學用語似乎太玄奧了,但作為文學用語就容易理解了。參考余光中的《散文的知性與感性》中的運用:“因此感性一詞應有兩種解釋。狹義的感性當指感官經驗之具體表現,廣義的感性甚至可指:一篇知性文章因結構、聲調、意象等等的美妙安排而產生的魅力”。”感性“寫作是為了激發某種感性,而不是”知性“以傳遞知識為目的寫作態度。”感性的文字“則是那種感性寫作,文字里充溢著某種感情的語言,有如涓涓細流微微道來,有如激情澎湃滾滾襲來。[理性] 1指屬于判斷、推理等活動的(跟感性相對):理性認識。 2從理智上控制行為的能力:失去理性 [理性認識]認識的高級階段。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把所獲得的感覺材料,經過思考、分析,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和改造,形成概念、判斷、推理。理性認識是感性認識的飛躍,它反映事物的全體、本質和內部聯系。 理性其實是指在理論中依靠邏輯推理得到可靠結論,絲毫沒有涉及邏輯推理的前提是否完備的問題。注意:結論的可靠性與結論全體的完備性是兩個概念。理性的功績在于:當前提可靠時,它能使結論是可靠的。一個結論不可靠的理論會有任何價值嗎?但是理性并不必然導致結論全體是完備的。事實上,迄今為止,有哪一個科學理論敢宣稱自己是完備的?但是不完備并不說明這個理論就“不行”!事實上,我們今天所享用的一切現代文明成果,如飛機、互聯網、電腦、核電站,統統都是不完備的科學理論的成果。為什么會這樣?因為這些理論雖然是不完備的,但卻是可靠的!歌德爾定理說我們不可能有一個完備的理論,沒錯!可那又怎樣?難道我們愿意犧牲可靠性來換取完備性嗎?恐怕這世上只有李大師一類的“理論”才會是“完備”的。 在我們所有一切表象中的主要區別即直觀表象和抽象表象的區別。后者只構成表象的一個類,即概念。而概念在地球上只為人類所專有。這使人異于動物的能力,達到概念的能力,自來就被稱為理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aermw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